时间的刻度,铭刻着前行的足迹,五分钟,在长泰会发生什么?可以是周全服务下的“三证”到手,也可以是五分钟内到场协调的“邻家好警察”,还可以是五分钟即可抵达的“楼下花园”……在长泰,有两种“蓝”,一抹是“消防蓝”,另一抹是“曙光蓝”,这两抹“蓝”无畏逆行、冲锋一线,“时间就是生命”是他们最深刻的感受。他们以一腔热血,以赤诚之心,让“没有救援才是最好的救援”的愿景逐步成为现实。
长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蔡若凡:
“五分钟,在长泰能发生什么?是遇到火灾及其他突发情况,仅需50秒,消防车便可出库,五分钟左右,消防员便能到达现场。”
在长泰,消防救援分为“1+2+n”模式,也就是一个武安中心站,岩溪、兴泰两个卫星站,点位安排根据人口分布密度科学设置。而其他乡镇(场、区、办事处)均配有政府专职消防队。再往下一级,58个行政村都设有微型消防站,且达到有人员、有器材、有制度的“三有”标准。
长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蔡若凡:
“层层架构、级级铺设,缩短救援力量到达现场的时间,不论是城区还是乡镇,都能实现近水救近火。而除了科学的布局,近年来,长泰消防更是坚持‘生命至上,防范于未然’原则。”
各乡镇成立消防工作站,派驻消防文员,规范化实体运行;因地制宜统筹单位(社区)志愿消防队(微型消防站)、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、企业专职消防队“三支队伍”力量,上家门、进商户、入企业,共同开展风险管控、消防安全隐患治理、实地演练、防灭火宣传等,着力提升群众疏散逃生和初起火灾处置能力,进一步前移防控关口,打通防火灭火的最后一公里。
长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蔡若凡:
“机构设置固然重要,但是专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”
长泰区消防救援大队武安站副站长 杨勇强:
“是的,每年全市不同形式的队伍会开展比武竞赛。来自全市的政府专职消防队、乡镇专职消防队、乡镇消防工作站、企业专职消防队、社区微型消防站等60余支队伍,同台竞技,各显身手,全方位展现队伍练兵成果。”
长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蔡若凡:
“在长泰,不仅有消防救援队伍,还有一抹“志愿蓝”也成为了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。五分钟,还可以是长泰曙光救援队从接到任务到集结出发。”
长泰区曙光救援队教官 简春太:
“之前,我们接到枋洋派出所的协助请求,称有群众从密林高处坠落。那天刚好值班的人是我,我就迅速集结队员,携带装备出队,队员们翻山越岭抵达后,发现该群众盆骨骨折,我们便将其包扎固定,用担架进行转运。因为是深山,大家就组成人梯进行不间断的接力,把他运送出去,最终被困人员得到及时救援,并无生命危险。”
长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蔡若凡:
“从接到求救,值班人员在红博云app、微信群发布集结令,到提前研判,再到准备物资、到位集结,长泰曙光救援队五分钟能便能整装出发。”
为了跑赢这场时间争夺赛,曙光救援队每周固定组织训练活动,除了每周三晚例行训练、周末集训,还有特殊环境下的针对性训练,在龙津江流域、山地训练基地,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和足迹。心肺复苏、AED使用、水上救援、舟艇转运、声呐搜寻、山地救援技能,对每个队员来说,更是他们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的底气。
长泰区曙光救援队教官 简春太:
“我们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救援经验的专家、教练及退役军人进行指导。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,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确保队员们学到最实用、最有效的救援技能。”
长泰曙光救援队的队员们,怀揣着对公益救援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崇高敬意,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救援训练。他们刻苦钻研,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,成功考取救援领域的专业证书,队员们沉甸甸的证书,不仅是对他们专业技能的认可与肯定,更是他们用专业为群众的生命护航。
群众:
“平时看他们集合出发,满满的安全感,有他们真好。”
群众:
“消防员叔叔平时救人救火超酷的,我们有他们超级有安全感。”
群众:
“我是一名退役军人,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加入他们,为公益事业做一份贡献。”
群众:
“我现在正在很努力地学习,希望以后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英雄。”
世界上本没有超级英雄,有的只是危难之际,这些平凡人的责任与勇气、奉献与坚韧,似点点微光、汇聚成灿烂星河,让你一眼便能望见,危急时刻,他们“救”在身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