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“七·七”事变爆发后,日寇侵华的烽火很快燃及闽疆。1938年5月,厦门失守沦陷,漳州成为抗战前线,日寇飞机滥炸漳州城,无辜市民惨遭其害,工厂不能正常生产,学校难以坚持上课。为了确保师生安全,漳州的中学纷纷内迁山区。其中,龙溪中学、崇正中学内迁长泰。在此之前,长泰还没有一所中学。长泰群众因此喜出望外,莘莘学子更是欢欣鼓舞。当时,就学龙溪中学、崇正中学的长泰籍学生达200多人。
龙溪中学迁泰
1938年,龙溪中学(即今漳州一中)内迁长泰岩溪圩。长泰人民从人力、物力各方面积极给予提供支持。但是,好景不长。日本侵略者的飞机,不断向闽南内地纵深地带进行侦察骚扰,长泰也遭到日寇飞机数次的扫射、轰炸。1940年7月,龙溪中学被迫再次迁往漳平永福山区。
崇正中学迁泰
1938年9月,私立崇正初级中学(现漳州第三中学)内迁长泰坂里乡石格保牛墩社。当地群众腾出楼房、祠堂等多处场所用作校舍,学校于当年秋季开学。生源涵盖长泰、龙溪多地及漳州市郊、华安、安溪等县市,每届招生二至三班,教职工30余人,总共培养12届近300名毕业生。
内迁长泰期间,遭受日机轰炸之苦的崇正中学师生,抗日救国的爱国热情特别高涨,师生能书善画、能言善讲,各尽其责,宣传抗日的标语、墙报、壁画遍布坂里乡各个村落。为更广泛宣传抗日救国,学校因陋就简组织了军乐队、歌唱队、舞蹈队、话剧团等宣传队伍,除向坂里地区群众演出外,还借九龙江交通之便,从埔仔脚乘木帆船南下,到龙溪县的石美、角美和东美等前沿阵地慰问军民,广泛开展抗日宣传。宣传队伍所到之处,备受当地驻军和民众的欢迎,有效激发群众爱国热情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崇正中学迁回漳州市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