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泰区陈巷镇雪美农场莲雾种植基地里,种植户杨跃成正小心翼翼地将一枚枚贴有“气候品质评价与溯源”标签的莲雾装入精品礼盒。“自从有了长泰区气象局发的这张‘气候身份证’,我们的莲雾每斤能多卖3块到5块钱,客户抢着要!”他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这份甜蜜的溢价,源于区气象局科技创新研发并成功转化的“莲雾气候品质评价技术”。
长期以来,长泰莲雾虽以口感清甜、色泽诱人闻名,却常面临“好果难言好价”的困境。市场上的莲雾品质参差不齐,消费者难以辨别,优质果难以脱颖而出。区气象局瞄准这一产业痛点,联合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、漳州市气象服务中心、热带亚热带名优果树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,依托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海峡科学实验室气象科技专项开展“莲雾气候品质评价技术研究”。
指导运用智慧气象农业服务平台提供气象服务
莲雾气候品质评价团队深入农场开展指导
项目团队深入雪美农场,进行了长达4年的观测与研究,构建福建省莲雾 “气候-品质”模型,系统分析关键生长期日照时数、气温、相对湿度、降水量等数十项气象因子与莲雾关键品质指标的定量关系,建立了莲雾气候品质评价核心算法。利用精细化气候区划技术,结合地形地貌,精准识别出长泰辖区内最适宜莲雾高品质形成的微气候区域,为优化种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。研发动态评价模型,创新性地开发了覆盖莲雾全生育期的动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,可实时跟踪气象条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程。
如何让深奥的气象科研成果变成种植户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效益?区气象局探索出一条“气象科研—业务服务—用户生产—显现效益”的转化路径。将评价模型前置化,开发“长泰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”,为种植户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和未来天气的农事建议。基于评价模型,在莲雾采收前,对雪美农场果园、特定批次产品进行回溯性气候品质评价,出具《气候品质评价报告》,并生成唯一溯源码。在莲雾包装上张贴专属标签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该批次莲雾生长期的关键气象数据、品质评价信息等,极大提升品牌信任度。
如今,长泰的莲雾园里,种植户不仅关心收成,更关注手机上的气象服务信息和自家的气候品质得分。当清甜的莲雾被贴上“气候身份证”,长泰的绿水青山与独特气候,正通过气象科技的桥梁,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种植户口袋里的金山银山,书写着气象赋能乡村振兴的“甜蜜”新篇章。
总监制 :卢和平